近来关于央企酒店资产重组的报道屡见报端,说法不一。笔者认为,靠资产重组来解决央企酒店问题的方案是行不通的,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在于产权和经营权分离和市场经济方式。
一、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对
央企酒店困境的根源源于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环境的矛盾。央企酒店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有着大型国企的通病,而酒店行业确恰恰是中国开放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现在用资产重组的手段,强强联手的思路,貌似是个办法,但是用计划经济的思维和行政的手段去解决本身就是因为计划经济和国企体制造成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存在着逻辑上的矛盾。
二、解决问题的主体不具备整合能力
目前国内主营业务酒店的央企集团,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目前国企背景的大型的酒店集团,实际上基本都在做泛酒店业,即更多的做投资酒店地产,聘请外资品牌管理的事,如华侨城、首旅、锦江集团都是如此,而且这一趋势更有继续扩大之势。真正以酒店品牌管理为主业的央企可以说没有。
其次,大部分国企背景的酒店集团,自身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局限性和品牌单一性,不具备接管地域分布全国范围,酒店档次高低差异极大的如此复杂的酒店群的能力。
而真正解决问题的思路在于产权和管理权分离和市场经济方式。
1. 坚持用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去解决问题,用拍卖、租赁、委托管理和品牌加盟等市场经济通行的形式去逐步解决产权和管理权分离的问题,而不是靠行政划拨,产权经营权一揽子打包的简单粗暴手段。
2. 遵循循序渐进的思路,不要指望短期内解决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500家大大小小的酒店,短期内任何品牌都不具备这么强的消化能力。通过几种方式的尝试,为央企酒店的资产和管理权分离划定时间表和可供选择的路径,才是理性的和合乎市场经济规律的解决之道。
特约评论员所陈述的观点仅代表他们本人而非快捷航空的观点立场,快捷航空不承担由他们所表达之观点产生的任何责任。
关于作者
邵兵,现任星程酒店CEO。1993年上海交通大学宾馆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毕业,从事酒店行业17年。从业经历包括国内和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品牌输出管理和酒店开业筹备等。查看作者所有文章 >>
本文链接地址:
http://www.kuaijieair.com/news/show-35416.html